2025年7月4日,微信支付正式推出“MCP”(Model Context Protocol,模型上下文协议)功能,为AI智能体开发者提供便捷的支付解决方案。这一举措标志着微信支付在AI与商业场景融合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,也为智能体的商业化进程打开了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MCP功能详解
微信支付MCP是微信支付团队为AI智能体生态量身打造的支付解决方案,旨在解决智能体开发过程中的支付问题。通过微信生态,开发者可以更高效地实现支付、查询和退款等操作。具体而言,MCP提供了三大核心能力:
微信支付 JSAPI 下单接口(服务商模式) :允许开发者在智能体内直接发起支付下单。
生成预下单 ID:便于智能体在后续流程中调用支付信息。
通过商户订单号查询微信支付订单状态(服务商模式) :实现支付状态的实时追踪。
此外,腾讯元器作为首个接入微信支付MCP的智能体开发平台,支持开发者在智能体中直接增加下单、赞赏、查询订单等功能,进一步推动了智能体的商业化进程。
MCP的行业意义
MCP的推出不仅为微信支付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整个AI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。MCP作为一种开放协议,定义了AI模型如何调用外部工具、获取数据以及与服务交互,有望成为AI时代的“HTTP协议”,大幅提升AI应用开发效率,加速生态扩展。
在支付宝、腾讯、百度等大模型厂商的推动下,MCP协议正在迅速普及。例如,支付宝于2025年4月15日率先推出“支付 MCP Server”服务,让AI开发者能够通过自然语言快速接入支付能力,实现AI智能体的商业化闭环。而腾讯则通过微信支付MCP,进一步巩固了其在AI与支付融合领域的领先地位。